又快到每年一度的二月二了,在東北二月二有吃豬頭肉的習俗,所以從現在開始大街上已經開始飄著肉香了~~ 那天去超市,發現以往很少有賣的那些「旮旯胡同(東北土話)」的生鮮肉零碎忽然就鋪滿了一個大展台,才驚覺原來快到二月二了,有豬頭、豬耳朵、豬手、豬拱嘴~~而我和老孫同時喊了出來的卻是豬尾巴~~ 看來我們倆對豬尾巴的感覺挺一致的,因為我們是同一時代的人,雖然他的父母是安徽人,我的父母是山東人,但是我倆都是土生土長的東北大慶人,所以有關很多的食物都是有共同的回憶的,畢竟那個時候我們兩家能夠買到的食物因為需要副食本供應基本都是一樣的,頂多做法有些區別而已,所以好多時候我們都會很熱烈的說起小時候的某個小吃或零食,20年前毫不相干的兩個人竟然也有著許多共同的回憶~~ 小的時候每月的豬肉都是有一定量的供應的,所以拎著副食本去買肉的時候都希望能多買點肥肉,這樣就能多熬出些豬油留著燉菜吃,就連排骨的熱度在那時都比不上肥肉,那時候賣肉是不剔骨的,都是和肉連在一起賣的,每次我去買肉都會跟賣肉的店員說:「我媽說不要帶骨頭的,要肥一點的~~」賣肉的鐘大爺都會說:「回家告訴你媽,沒有骨頭是不長肉的~~~」說歸說,他還是會給我切一塊最好的肉,因為我媽媽是糧店開票的,和商店是關係單位,互相都用得著。 那些豬頭、豬尾、豬手和豬下水等都是非常便宜的,也不在副食本供應之內,這樣就一般被走後門了,當然我媽的好朋友也是商店副食組的,這些東西是能經常買到的。當後來剛開始自由經濟的時候,我媽媽又調到了管理站當保管員,每次豬場殺豬的時候我媽都會第一時間買到這些既便宜又好吃的小零碎~~所以在那個物質嚴重匱乏的年代相比較我周圍的那些鄰居們我家還算是吃得不錯的,當然和現在是沒法比的~~ 現在人們每天都大魚大肉的吃著,反而對這些『旮旯胡同』的零碎感興趣,比如吃本地雞的時候,我和兒子都喜歡吃骨頭多的部分,吃肉的時候也是專愛找大骨頭下口~~所以現在雞翅賣得比雞胸貴,排骨賣得比肉貴,而這些小零碎更是比肉要貴上一倍,而且還不多見~~ 既然碰到了肯定是要買一些的,用紅燒的方法給兒子做了豬尾,老孫不再沒吃著,我只吃了幾塊,剩下的都被兒子端著盤子當零食給吃了,每一寸都帶著皮和肉,真的很好吃,慢火燜制的,連骨頭縫裡都是香濃的滋味,這豬尾全是活肉,是呀!除了尾巴,還有哪個部位是不停的再動呀!並且補腰力,益骨髓,無敵解饞又美容。
豬尾巴 5根500克, 冰糖 20克, 醬油 20克, 大蔥 半棵, 生薑 3片, 八角 一個, 干辣椒 1~2個, 香葉 2片, 花椒 15粒, 鹽 適量, 色拉油 少許
1將豬尾在清水中浸泡至皮下無淤血而變得白嫩,然後將上面殘存的毛去掉洗乾淨
2將豬尾切成5厘米左右的段
3鍋里放清水放入豬尾段,大火燒開,小火煮2分鐘後撈出,在清水下沖洗掉上面的雜質
4將凈鍋放在火上微熱,放少許色拉油,再放入冰糖,小火加熱,糖熱後用勺子背輕輕敲碎
5當冰糖完全融化並起大量的泡沫時
6將豬尾馬上倒進去中火快炒讓豬尾沾滿糖色
7然後放入醬油接著翻炒到豬尾全部裹上醬油汁
8放入熱水沒過豬尾
9將八角、花椒、蔥姜、香葉、辣椒都放入鍋中
10大火燒開,小火燉40~60分鐘,鹽在燉制中間的時候放入
11然後開大火將湯汁收濃,撒芝麻炒勻關火,收汁的時候一定要看住了以免糊鍋
如果選擇用高壓鍋,燉豬尾的水放少一些,另外鹽也要和調料一起放,燉好後要倒進炒鍋中將湯汁收濃,不然顏色不紅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