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黃菜,是老公做給我吃的,之前我都沒聽說過世界上還有黃菜這種菜,吃著清香爽口的炒黃菜,很是把老公佩服了一下。我問,這種吃法是你發明的嗎?他說,哪裡,從小到大就經常吃的,我們那裡家家戶戶都這樣做來吃的。於是黃菜便成了我家餐桌的常菜。後來才知道,黃菜是一道疍家菜,有「醴陵山珍」的美譽,是大有來頭的,老公家鄉跟黃菜的發源地醴陵相距15公里,飲食文化自是一脈相承的。 那麼,黃菜到底是什麼菜呢?其實,它就是我們天天可以看見的、最家常不過的芥菜,經過熱水燙、冷水泡,就變成了黃菜。它的變化不僅僅是因為顏色變黃了,最關鍵的,是芥菜的苦辣之氣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特別的清香之氣。經過簡單的製作,就可以成為一道清爽小菜。我家裡經常的吃法是辣椒炒黃菜粒、黃菜炒飯、做包子餡、餃子餡,總之很多吃法了,不需要加更多的調味,吃的就是原味的清爽。 關於黃菜的由來,百度有記載: 相傳,康乾年間,淥江水運發達,在水上靠船討生活的人家很多。瀏陽的煙花、萍鄉的煤炭、攸縣、茶陵的生豬、穀米、醴陵本地的瓷器、夏布等,都要靠四百里淥江中的船隻運出去。江中行船,可不是一天的活計,百里株洲,千里武昌,再遠一點就到金陵。河灘水急,只能白天行船,船上的生活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葷菜有臘肉,河中有鮮魚,可蔬菜兩三天就焉了,水分盡失,食之無味,停船購買又耽誤時間,也就只好多儲備一些。一次,也不知是哪位船家大嬸為節省船上空間,隨手拎起一把青菜往裝水的空木桶里一扔,恰巧行船上爐子上水正沸,粗心的艄公還以為是放好了茶葉,拎起鍋子就將開水倒入桶中,蓋上木蓋,便開船了。黃昏時分,船靠岸邊,歇腳時候揭開蓋子,桶中竟傳來一股清香,青菜居然變黃了!取其下鍋入菜,食之覺青菜的苦澀不見了,清爽可口,別有一番風味,更難得的是黃菜浸泡在清水中,既不會腐爛,也不會變味,隨吃隨取,極其方便。從此,行船上多了一隻專門用來盛黃菜的木桶,便「雲帆直掛濟滄海,日夜江聲下洞庭」了。 每到船將出發時,家人抱來大捆芥菜,洗凈,用木桶裝好,再燒一鍋開水,往桶里一倒,蓋好蓋。中午,船入湘江,也到該做中飯的時候,揭開蓋子,桶中芥菜也成了黃菜,此時倒掉桶中黃水,將整片的黃菜漂洗一下,換上清水,以後每日換一次水,桶中黃菜既不會腐爛,也不會變味,隨吃隨取,極其方便,船家就省去了上岸買菜的麻煩,還節約了開支。 船到漢口,當地貨棧老闆好奇,提開桶蓋探視,黃色的葉片見所未見,驚問,此為何物? 船家答曰,此謂黃菜,醴陵山珍也。 貨棧老闆喜極,討要幾片回家,如法炒出,食之,果然爽脆無比,遂信以為「山珍」。 船家在感受貨棧老闆一番誇讚之後,靈機一動:此乃商機爾。 數月之後,漢口碼頭,每當有醴陵貨船靠岸,便有附近居民及小商小販蜂擁而至,搶購這「醴陵山珍」。 不想上街買菜的季節,家裡泡上幾棵黃菜,就可以偷懶了。
芥菜, 水
1芥菜洗乾淨。
2鍋洗凈無油。燒一鍋開水,把菜放入鍋中飛一下水,即刻撈出,放入盆中,用冷水浸泡上。第二天開始切記每天換一邊水(把盆中的水倒掉,再續上自來水),第二天菜就變黃了,就可以開始吃了,一般可以吃3-4天,夏天天氣熱,差不多時候可以撈出來放冰箱保存。
3泡好的黃菜切成丁炒辣椒很好吃。
4這就是辣椒炒黃菜,不需要更多調味品。加點生抽、鹽就行了。
5黃菜窩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