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子豆腐 0

原料

澤子原料粉: 100克, 清水: 400克, 紅糖: 適量, 香醋: 適量

步驟

1擇子原料粉加水溶解,浸泡一夜,讓其沉澱。

2沉澱的水倒掉,可再次加水沖洗一遍。

3放適量水燒開,加入擇子水,一邊加,一邊順時針攪拌。

4擇子羹非常容易熟,攪拌過程中不斷起泡,就說明已製作完成。

5倒入容器,自然放涼後放入冰箱冰鎮。

6把冰鎮過的擇子豆腐切成小塊,加入涼水、紅糖,或老醋,涼爽小食便製作完成。

小技巧

擇子學名「石櫟」,果實與板栗、豆子形式。主要產於亞洲,分布在亞洲南部和東南部約北緯30°~南緯10°的地區,中國有110餘種。在浙江中部東陽、義烏、磐安、諸暨等地,當地人上山採摘,研磨成粉,並曬乾加以儲存。擇子不僅可以做成擇子豆腐,也能變化多種做法,製作麵食、糕點等。擇子豆腐口感類似龜苓膏、燒仙草等,但其色澤呈栗色,更為清透亮麗。 附上小文一篇,感興趣的同學可加我的微信公眾號「尋找生活家」。 小荷廚房日記:最美不過夏滋味   知了鳴叫、蛙聲陣陣,伴著泥土味的清香,喇叭花的盛放,初夏就此開啟,而這也正是我曾度過的童年時光。    小時候,並不覺得老家東陽的盛夏很漫長。等一陣颱風,心涼快了;池塘里去抓條小魚,心涼快了;外婆家吃一碗擇子豆腐,心涼快了。   事實上,無憂無慮的時代,能讓你拋棄煩惱,仰望星空的方式有很多。    近5年間,小城青年遊學在外,而家鄉早已開始城市化進程。你熟悉的良田可能變成了高樓,你熟悉的小道可能變成馬路,你熟悉的喇叭花可能早不見蹤影,甚至你熟悉的朋友與你有了看不見的隔閡。    儘管家鄉變得讓我陌生又熟悉,每年盛夏,能吃到一碗擇子豆腐,卻涼透我心,更牽出了我的懷舊與鄉愁。    有東陽朋友曾問我,你為何熱戀擇子豆腐,它沒有華麗的外表,也沒有獨特的滋味,它不過就是一種鄉間小食,尋常人家的盤中餐而已。其實,他並不能完全體會一個在外求學6年、工作3年的遊子心態。一個離開家鄉近10年的青年,沒有根,亦沒有歸屬,能牽起她的回憶,最直接的方式莫過於那些食物的印記。    每到盛夏,只要我回家,母親都會給我準備那清清涼涼的一碗消暑聖品。上周末,剛踏進家門,母親已經從冰箱拿出擇子豆腐,倒上涼水、撒上紅糖,再倒幾滴老醋。一碗充滿鄉愁的鄉間小食便完成。    儘管母親經常抱怨,到山裡採擇子的人越來越少,原料粉摻假不純,價格越發貴得離譜,而味道卻越來越不及當年。我還是會時常懷念那些山間的滋味、那些泥土的芬芳和那些純真的時光。    鄉愁有那麼多種,而我卻把多半都寄托在食物的記憶,以及家門口的那個大樹。或者說,於我而言,製作食物變成了一種鄉愁的儀式,一種懷舊而感恩的紀念,一種童年的盛夏滋味。

相關菜譜